双非三跨考取北师书法系|复试逆转学长的一些经历和想法

    ---

各位研友大家好:本人本科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,跨考书法一战首师、二战北师,二战初试369分排名第9(录6),复试总成绩第4。初试成绩不高,故谈不上成功经验,只前段时间记录了复试小翻盘过程、回顾了来时的路,现与大家分享。本文分三部分:复试回顾、备考感想和个人建议。

1

复试回顾

(建议保存,过线后复试稍作参考)

考完自我感觉良好,预估三百八九。遂准备复试,初试结束至3月,在家学习,效率很低。出分369,有点失望、担心。分数不占优势,要在复试反超数人才可上岸。那时其实已经觉得考不上了,但回想备战过程种种,要气馁,也是真的不甘心。 随后频向墨韵王高升老师咨询复试相关(创作、问答、自荐等),老师均一一解答,又将我推荐至袁文甲老师处补习技法,在此感谢。随袁老师学习收获亦丰,三月初到书院,老师先订了两周计划。第一周进行隶书(礼器)和楷书(元桢墓志),改正笔法和章法的问题。时间有限,老师也很用心地根据我的情况不断调整计划。第二周写行书,数日后终觉稚嫩,后改为大草,楷书也将《元桢墓志》换为体势开合更大的《张猛龙碑》。现在也难相信十数天学三体换两体,但当时毕竟没时间忧虑,每天写到凌晨4点多。之后邮寄作品的时候,彩印了一些证件以及附上简历、U盘(小袋装),记得用了老师一个漂亮的画筒,应该算是做了一些小细节。


至于复试,着重准备了中文介绍,结果只用英文。专业问了三个问题,其实都不很擅长,不过有心理准备,现场反应亦有回旋余地,不要太直。(以下基本考场原话,未改)

第一个问题,

最喜欢哪个书体?为什么?

我答隶书。然后隶书的特点大致说了一些,语穷,转话锋,结合最近学习谈了如何学习隶书,(学同时期简牍找节奏、上追古朴一路、向清人学创作思路等等,也加了启功先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)。

老师追问,你对草书创作有什么经验?

我的创作经验不多。把近日袁老师所讲以及之前听墨韵网课所学作了回答,虞老师从我的回答里抽了一个点。让展开来讲使转,其实我也仅知道书论片语及转和折的丰富使用之类,简单作了回答。(不管会不会要诚实诚恳)后面我说,学生答的乱,让各位老师见笑了。作为跨专业考生,在创作这方面确实经验还不够,很抱歉暂时不能回答出更多的东西。希望以后有机会和老师们学习,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。

草书习作

第二个问题,

你怎么看待吴昌硕的行书?

我当时脑子是空的,对吴昌硕行书印象不深,(也没时间紧张,我服)但是吴昌硕的篆书很出名咯,国画也在美术史背过。然后我和老师说,如果老师不介意的话,我可以根据吴的国画和篆书推测一下他行书的特点,当是苍茫浑朴,纯以神行,注重神韵的表现,评价他的作品不应当苛求点画的细节等。这是学生的推测,不当之处还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。(老师们笑不语,我懵)

第三个问题,

你怎么看当今时代思维与书法的碰撞?

好的老师,我可以有三十秒的思考时间吗?可以。我认为在这个网络发达,交互密切的时代,书法研究必然要受到现代思维的影响。比如启功先生的黄金分割率,虽然不适用于各体书家,但这并不能否定黄金分割。这种借用现代思维来分析书法的方式,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。同时现在网络发达,我们获取名家碑帖以及各种资料更加方便。但在一定程度上,这也激化了浮躁。在方便的同时,我们应当警惕这种朝三暮四的倾向。

追问:你怎么看清华大学最近展出的井上有一的书法。

嗯,好的老师。首先,很抱歉,我对井上有一没有很多的关注。但是在朋友圈及网络见过的井上有一作品的图片,我就我所能地进行一些分析。虽然我不能科学的去解读,但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情感冲击。是那种不同于传统的,比如唐代的颠张醉素以及后面的徐渭等等,都以狂放出名,但井上有一似乎不是这种类型。我想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些东西。书法,绝不仅仅是玩儿熟了技巧就成的,不是说学会了某一家。并且能够加以变化。就能一下子远近闻名。入山愈深,愈绝其空。(引吴川淮先生文章片段)再看我们现在国展的一些作品。很多人都是专注于技巧,而忽略了修养,缺乏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。应该有人会否定井上有一的这种创作。但我觉得,应当适当给予包容。因为在当时不被认可的艺术形式,往往就成为了推动时代艺术发展的动力。(艺术概论里的)以上是我的浅见,希望老师可以给予批评。至此,复试结束。我在椅子上坐了几分钟(老师们好像在评分),会议就关闭了。那几分钟,我好像也释然了,我知道我初试分数不占优势,不过,能与各位导师相遇交流,已经是终生难忘的经历,好像还想着希望后面的同学都可以以一个饱满的姿态迎接复试,无论结果如何,大家都不后悔,可能也说明了我对这个专业及专业老师同学的钦佩和期待吧。


隶书习作


2

零碎感想

复试完还是很忐忑的,毕竟十进六初试第九,考完的那几天也没什么心思学习。大概十天后吧,出结果了,真录取了,好像真的有点激动,虽然我平常不会激动。我记得那天晚上我早上6:30才睡着,因为感觉,一觉醒来可能并没有录取的通知,毕竟做过很多次梦。总的来说,两年考上,还是很值。虽然备考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但站在这里往回看,似乎花多少年都应该坚持下去。所以说,那些能看到未来的人真的很厉害,他们敢于向一个不敢说百分百成功的目标,付出百分百的努力。我不是这样有足够长远眼光的人,但所幸,我也走过来了。这一个阶段的胜利,有很多幸运和巧合在铺垫,各个关键的人物都缺一不可,似乎是一路巧合,最终走过了终点。有时候会想,这个过程中,有多大的程度是在于自己的努力呢?客观的说,自己的努力应当是一条线索,如果自己没有坚持下去,那么这些幸运的因素也不会串联起来。“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”,或许真的是这样。也可能,这是成功的人才能说的话。我也不知道。毕竟,不是谁都可以成功,有很多人努力了,也成功不了。但,有学而不能,未有不学而能者。在这种看似无序的规律里,我们也只有做好各种准备,等待幸运的降临。如果你清楚的知道,在当下的阶段,有什么事情是你一定该做的,那就全力去做。不要因为有很大失败的可能性,就让自己变得优柔寡断。无论是否成功,机会来了,有充足的准备,和没有准备比,总归好很多。

行书习作


3

一些建议以及想对跨考同学说的话

写到这部分忽然不会写了,关于这个想说的实在太多。就暂不谈各科目细致问题(我不权威,也确实三言两语说不完,后续可咨询墨韵老师,也可与我交流),也不回顾来路坎坷(想必每个人的经历都不轻松)。倒是很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跨考书法,有时搪塞,有时也谈,思来想去,其实不过喜欢二字。常有人说,自己没有喜欢的事业,我觉得有些情况可能是稍欠尝试的勇气,原来是有喜欢的,且跳一跳就能碰到,结果机会来了,一次“谦虚”,二次逃避,随之渐行渐远,它变得触不可及,便言:我没有喜欢的东西……

朋友们,考研就是个难得的机会,为自己,冲一把,值得。看到身边不少同学状态不大对,还是忍不住提醒一句,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清醒,警问自己在做的工作对考试有没有意义,考试遇到哪种情况会用到自己正在学的内容,若内容于考试无实际意义,则做功无用。就这样吧,说不完了,明天还要练字。夜半搁笔,不知所言......

(2021年7月22日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