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过来人说】墨韵特邀2021高分学员谈书法考研经验(首都师范大学)

    ---




两年间的经验之谈


(一)基础准备

1.环境及心态

我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个来写,是因为如果这点做不好,考研的路会走得很辛苦。前年我和大多数一战的同学一样在学校里备考,去年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后我就在家开始准备了。不管你习惯在教室、宿舍、家里,还是其他地方读书,一定要选择一个能让自己静下心、尽量不被打扰的环境。学校里,除了必须由你本人才能办的事之外,万事皆可放到一边,或者交于他人。心态上不要因为离考研时间还早就过于放松,或者随着考研时间日益接近而变得慌乱、妄自菲薄。每天晚上回顾一下这一天,问问自己有没有更博学一点,无愧即可。

2.时间安排

前年在学校,我的时间安排很糟,就不说了。去年在家,时间就完全自主了。除了周六晚上出门“晒月亮”(散步)之外,我的时间安排如下表:

表1 时间安排



注释:

 阅读《唐诗/宋词/元曲鉴赏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,每天每类1-2首;或从历年卷中寻找真题进行练习,每次一首即可。

 阅读4-5篇/完形1篇+新题型1篇/翻译1篇。

 前期认真翻译《古代汉语》前两册“文选”,翻译之后立马对照参考书进行批改。后期根据真题积累文学常识、诗句、造字法知识。

④回顾这一天的学习情况,根据不足查缺补漏、看网课补充知识等等。

⑤时间只是大致的,可根据每天任务是否完成伸缩。

3.书籍与课程

语:陈正康《考研英语真题超精读》、抢分APP上商志传奇作文一对一(商志老师会写好你的专属模板,无需另外准备作文模板),其他课程大家可以按需选购

政治:肖秀荣《精讲精练》、肖四全部、肖八选择题,抢分APP上石磊雷必雷(选择题技巧,屡试不爽)、分必分(分析题解题技巧)、时政大串讲、密押三套卷(对一年来热点的大综合,陪你上考场),其他课程大家可以按需选购。

书法史论:除学校推荐书目外,七卷本、王镛《中国书法简史》可以作为资料补充;大家如果对某一书家或时代理解不足导致记忆困难,建议购买相关书籍作为辅助。这个科目最好是整理一本笔记,我是按时间整理的,有一种脉络感。

古汉文学史:除学校推荐书目外,胡培俊《古代汉语辅导与习题集》(崇文书局和湖北长江出版集团)、刘畅和米清清《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精解》(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)、李杰和顾大鹏《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》(齐鲁书社)可以作为译文对照和补充材料。

(二)英语

1.单词

单词是英语考试这座房子的一砖一瓦,我就本着搬砖的思想,使用墨墨背单词每天背300个单词,早上、下午和晚上各10分钟,每次100个。不要觉得墨墨上一本书的单词背完了就万事大吉,而是在考研这一栏的单词书都可以背,多多益善,刚开始确实会很辛苦,但后期会很简单,我临考前在墨墨上的单词量达到了15左右。尽量不要一次性背300个,脑子会疲劳,也会玩手机开小差。重复是记忆的必然之路,所以单词书固然好,但不会重复,很容易背了就忘,而墨墨会帮你重复,虽然要花钱买单词量,不过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督促。另外,在做真题时、在考场上,遇到不认识的词不要惊慌,可以根据认识的词根词缀、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大致意思,不重要的词可以置之不理。

2.长难句

长难句也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基础之一。我也看过b站上各个老师的长难句课,感觉大同小异,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听就可以了。对于理解文章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关键句的句子主干,即主语+谓语+宾语,其余都是细节,有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。而且,必须经常练习分析长难句,多多益善!

3.题型练习

真题是最接近即将出现在各位面前的卷子的,其他模拟题可以说都掺杂着其他老师对真题的理解,真题味可能不足。阅读能力是各种题型的基础。所以,从开始准备考研时起就要做阅读真题,并且精读,即在做完一篇阅读之后及时查询生词意思并分析读不通顺的句子,越往后越顺畅。

其他题型也不能小觑,必须和阅读题同步练习,免得顾此失彼。完型填空是大家都害怕的题型,主要是考查单词的辨识和运用能力,所以只要尽力背单词、总结经常出现的“拦路虎”就没什么问题;新题型考查的是对关键句、关键信息的寻找和提取能力,只要阅读做到一定程度,也会迎刃而解;英一翻译考查长难句分析能力、单词辨识能力、汉语组织能力,可以在不背离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,尽量“说人话”。   

(三)政治

很多老师都会说政治是短期见效的科目。诚然,掌握了解题技巧确实可以拿到高分,但在我看来没有足够基础知识支撑的技巧用起来总是不踏实。所以,我还是在二战一开始的时候还是从基础的《精讲精练》开始学起,这样大部分基础知识都可以扫过一遍,在中后期查缺补漏时更加高效。中后期搭配上石磊老师的雷必雷、分比分以及密押三套卷,做起真题来可谓得心应手。(相关技巧请各位前往抢分APP听课,这里不方便透露。)

(四)书法史论

1.时代与书家

对于时代的了解看似对我们学习知识点没有直接关系,但是这就像诗歌鉴赏时知人论世一样,尽管有时答题用不上,在理解、记忆知识点时大有裨益,例如,《集王圣教序》出现的背景、“宋尚意”的背景等等;它会让死的知识活起来,一些不符合我们常识和思维的“怪”现象也变得更好解释,例如,王铎为什么在临帖时会将几则连在一起,并且故意漏掉其中的几个字等等。

同上,我们了解了书家的学习历程、主要知识构成之后,会加快理解他们书法风格的形成过程、书法理论的提出背景,例如,颜真卿楷书风格变化的背景、黄庭坚“以禅喻书”的背景等等。

2.做题

我们在考场上碰到的第一种题型就是名词解释,就我参加的这两年考试来说,其中,大家不熟悉的名词有增加的趋势。那么遇到这种名词时,首先我们要有“肯定有些名词我不认识”的心理准备,和“我不会,别人也不一定会”的心态。然后就生僻名词的字面意思进行阐述,例如,去年的“平画宽结”,何为“平”?何为“画”?何为“宽”?何为“结”?尽力阐释,也能拿到一定的分数。如果是熟悉的名词,那么在字数上大约每个词500字(约2个名词解释1A4纸)。

接下来就是简答题和论述题,这两种题型,我觉得在思路上没有太大的差异。差异在于:①字数上,简答题大约1000字(约1A4纸),论述题大约1500字左右(约一页半A4纸);②简答题只是普通的问答题,而论述题有小论文化的倾向,所以需要在答论述题时增加开头和总结两段,最好在总结时说一下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书法的启示。去年论述阮元碑学理论中体现的学术品格、说明王铎草书取法及成就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不论什么题型,都需要大家在认真学习课本以及阅读参考书、参考资料之后,利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,多多益善。

(五)古汉与文学史

1.名词解释

古代汉语的名词解释有时会比较简短,心里不踏实的话,可以多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,可以3个名词解释写在1A4纸上,例如,去年的“引申义”、“异体字”等等。而文学史名词解释的字数和书法史论的差不多,说明得详细一些比较好,同样也是约2个名词解释1A4纸。

这两个科目的名词解释难度不会很大,而且经常会重复考往年的内容,所以,往年考过的也要作为重点复习。我们的复习范围在《古代汉语》每单元后的“古汉语通论”,以及李杰和顾大鹏《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》中的名词解释即可,明代以前为主,明清以历年卷上出现过的为主。

2.翻译

不论是单句的翻译还是文段的翻译,其出题范围到现在都还没超出推荐书目《古代汉语》,而且《古代汉语》前两册已经涵盖了大部分文言文知识,所以需要大家把第一册以及第二册《诗经》之前的“文选”翻译并对照参考书上的译文批改一遍。虽然开始时可能觉得枯燥且困难,但逐渐会简单起来。

3.诗歌鉴赏

准备这个题型我购买了唐诗、宋词、元曲三本鉴赏辞典,先阅读每一作者的一两首代表作,如果碰到李杜、苏辛、元曲四大家等重要作家,则尽量阅读他们的重要诗作。唐诗中,范围可以在五律、七绝、七律的范围中,目前还没有考到古风、歌行等长篇诗作。

在阅读到一定程度之后,可以模仿着对历年卷上的诗词曲进行赏析,模仿一两篇之后,就可以自己赏析了。在自己赏析是可以就声律、修辞、读者感受、知人论世等方面中的一个加强训练,写出自己的特点。

4.其他题型

造字法、名句、诗人字号等其他题型则需要在大家日常的学习中进行积累。造字法需要大家总结造字规律,例如,“象形”一般造出的是独体字,“形声”一般由一个声旁、一个形旁组成等等。名句题大家可以通过总结历年卷上的名句,看看常出的名句都是出自哪些诗作、作者、典籍,再根据这些寻找名句进行记诵。诗人字号、典籍作者也需要大家总结常考的诗人、典籍,了解他们的背景,以便记忆,说不定诗歌鉴赏也能知人论世一番。

(六)关于材料

首先,我很感谢墨韵的各位老师在我两年考研经历中的无私教导,编纂的相关材料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,给我的考试准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。

其次,李喆老师经常和我说,考试还是以书本为主的,遇到问题就去书本里寻找答案,教辅书和材料只是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。王老师也经常和我们说不要过分依赖材料,还是要尊重书本。于是我把学习的方向瞄准了书本。

在第一轮学习的过程中,我把书读厚,尽量利用材料、参考书扩充知识,方便自己记忆;当然,如果看一遍就能记住的知识就可以无需扩充知识了。第二轮时则需要把书读薄,提要钩玄,用很少的字列成提纲,或者画成思维导图;同时形成自己的答题结构,将第一轮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财富。

如果从始至终都在背材料和参考书,那你的知识应该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,只会是一盘散沙,答题时来不能一气呵成,只会丢三落四、不得要领。

(七)寄语

两年考研,体会颇深,短短一文,不及万一,唯望诸君,不嫌书山高,无畏知海阔,踏实为学,切莫冒进求快,共勉!